很久沒整理文章了,今天周六,我來給自己整理一下納川股份的所有消息面,做出下周一的買入決定,愿這個決定有效!
為了分析納川股份的估值以及后續漲幅,我們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點整理和分析,一是其估值,二是其賽道,三是其背后的股東。
一、納川股份的估值究竟值多少?
序:
1、納川股份是什么公司?
主營業務:研發、生產和銷售高密度聚乙烯(HDPE)纏繞增強管及配套管件,以及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纏繞增強管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技術支持服務。
2、股東構成
為什么要說股東構成這塊呢?因為,長江山峽集團入駐,并成為其大股東。
中證網訊(記者 齊金釗)7月22日晚間,納川股份(300198)公告,公司董事會同意提名熊永生、李永年為公司第四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同時任命劉錚為公司副總經理。根據公告,擬任董事熊永生于2019年3月至今就職于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李永年于2020年6月至今就職于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劉錚于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就職于長江三峽設備物資有限公司。
今年2月24日,納川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劉榮旋、睿匯海納擬將其各自持有的公司5.01%股份分別轉讓給長江環保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轉讓總價款4.12億元。5月15日,公司公告,長江環保集團還通過集中競價的交易方式買入累計增持5132.7541萬股,占納川股份總股本的4.98%。上述增持完成后,長江環保集團和三峽資本合計持有納川股份總股本15%的股權,僅比納川股份第一大股東持股20.95%少了5.95%。三峽資本在公告中表示,不排除繼續增持的可能。
公開資料顯示,長江環保集團、三峽資本和長江三峽設備物資有限公司均系長江三峽集團旗下公司。作為一家央企,長江三峽集團于2018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了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納川股份是國內領先的管材制造、管網修復、運營一體的環保產業集團。納川股份主營業務為大口徑排水管,在長江流域擁有工廠直接供貨能力,并且納川股份有污水PPP項目經驗。
也就是說,納川股份,正式成為山峽集團旗下的一個上市子公司了。這一好處是,即將改變近些年業績不佳的局面。在長江三峽集團的加持下,他的HDPE纏繞增強管將大有可為,特別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對長江中上游的環保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這個層面上說,他的業績,即將起飛,股權轉讓,即將帶來實質性的收益。
以上是三峽集團對他的參股入駐分析。下面將從他對星恒股份錳酸鋰電池的重點投資和亮點的分析:
2021.8.5日,每經AI快訊
納川股份
(記者 王曉波)
每經AI快訊
納川股份
(記者 王曉波)
關于五菱宏觀的消息,你可以去了解下,該公司2021年是火的不行了,這里不再贅述。
秒殺儲能/政策加持的千億賽道-錳酸鋰電池
關注漲價股的都知道,電解錳/電解二氧化錳價格暴漲,湘潭電化兩連板,他的驅動需求核心是什么呢?
就是錳酸鋰電池的爆發。就是今天的主題。
大家沉迷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細分領域是超預期的,大家在追逐鈉離子電池的時候,忽視了鋰電池的第三大陣營-錳酸鋰電池。
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錳酸鋰電池,他的增速目前來說是最快的,3/5年10倍空間,市場空間未來也是千億級別,而且是市場多寡頭。
錳酸鋰電池相對于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優勢是價格更便宜/暫時的問題是循環次數,他有幾個超級蓬勃發展的應用場景。
1)電動自行車/電動兩輪(新來的政策風口)
2018年國家發布《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規定:電動自行車的自身重量不得大于55KG。這注定了鉛酸電池要被淘汰。鉛酸電池28KG,而鋰電池只有7KG。
還有其他原因,鋰車更輕便,方便換電充電(特別對居民樓而言),壽命久,終生成本低。高端車企有望用鋰電池打開高端差異化/污染少/安全/減少樓道失火等等,這是歷史必然趨勢。
最最重要的就是政策不斷嚴格。就是7.26日已到期,北京發布了強制規劃,這個是超預期的。
3年過渡期已到,北京已經強制更換。超標電動車無法上路,無法上牌。這個政策是超預期的,不僅沒法上新牌,老車還不允許上路,這基本會加速替換。
市場上銷售的電動輕型車動力來源包括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基本上,鉛酸電池因為能力密度低,重量問題,都是超標。
政策基本等于給鉛酸電池判了死刑。其實,本身行業因為18年禁令后就在持續發酵。其中,2015 年至 2019 年鋰電池在國內電動兩輪車領域的市場滲透率分別為 4.4%、5.4%、8.1%、12.5%和 18.8%。2019 年中國自行車用鋰電池出貨量 達 5.45GWh,同比增長 61.5%,預計 2020 年將提升至 8.45GWh,同比增長 55%。可見增速驚人。
國內目前存量有鉛酸電池存量3億輛,都要強制替換,每年還有5000W新量。這是巨大的市場。
按照每個電池700的價格,每內僅僅國內輕型私家兩輪車就是350億的市場,另外峰值可能達到7000W萬輛,也就是僅僅國內就有近500億市場。
調研雅迪/小牛/愛瑪/新日得知,公司都在用鋰電池代替鉛酸。
2)共享電動車/共享單車
筆者調研八方股份時對產業鏈充分調研,發現電池都是星恒股份(納川股份)/博力威的,而非想象中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欣旺達、國軒高科等。
調研得知,主要是因為都是錳酸鋰電池。
3)超低價三輪四輪車/低速車
低速電動車領域其實也是用的輕型車鋰離子電池-錳酸鋰電池。比如新能源第一神車五菱宏光MINIEV就是用的這種鋰電池,包括未來的小型車/農用三輪/四輪車/物流車/環衛車/外賣車/小區垃圾車功能用車等等都會使用。
雖然充放電次數少,但是價格低廉,適合低價低速車輛。
4)小型電動設備
包括掃地機器人,無人機,電動工具等都有錳酸鋰電池,最近需求爆發很大,比如大疆無人機,累加加起來國內外有千億的賽道空間;而且他的賽道空間短期增速/長期空間可能都大于儲能。
3/5年10倍+的賽道,所有的輕型車/兩輪車/三輪車/低速車都是這個方向!
所以,電池目前的未來:
1) 動力電池(LFP/三元)=高端商用車/乘用車
2)錳酸鋰電池(輕型動力電池)= 低價/兩輪三輪車/物流環衛專用農用/小設備
3) 鈉電池=儲能
另一個角度來看,他的市場空間,替代鉛酸電池容量上有10倍以上空間,鋰電池單價是鉛酸價格是2-3倍,也就是未來有20-30倍營收空間空間,千億的營收空間。
目前中國兩輪車鋰電池TOP3企業分別為,星恒能源/天能股份/博力威。
星恒18-20年產量分別為71W/72W/103W,基本滿產滿銷,其中博力威受制于產能滿產,所以被動市占率下滑,天能因為上市原因,投產加快,趕超得到第二,但是相對技術遜色,毛利低很多。
其實市場爆炒的湘潭電化包括今年錳價高漲的核心因素,就是錳酸鋰電池的放量,這才是歸根原因。
以下內容主要摘自券商海國證券的研報
公司主要產品為塑料復合管
公司在大口徑塑料管網領域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
發改委
現有污水管網因年代較為久遠
2019年以來
總結以下就是
背靠長江生態環保集團
納川還有一個亮點
恒電源在傳統電動自行車前四大品牌愛瑪
公司間接持有10%左右股權
目前市場上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管道
今年重卡
下圖信息來源于官網
根據納川股份的產業布局情況看
在電動公交車這塊涉及的也很多
按2017年公司對萬潤增資的情況看
即
所以納川未來的估值我更傾向于看高至130億起步,
作者:龍城渡
1)2018~2020年,星恒輕型車鋰電池已連續三年實現全球銷量第一;2020年星恒鋰電池銷量達4.95GWh,動力鋰電裝機量中國排名前三;2020年全球輕型車鋰電池銷量520萬組,全球市占比達32.4%。
裝機量僅次于寧德時代35GW/比亞迪8.95GW,吊打國軒高科2.89GW/億緯鋰能1.09GW;
這里面我說下哈,比亞迪還有汽車/電子板塊的市值,他的動力電池券商給了4000億;
億緯鋰能包含電子煙和其他板塊,其實電子煙和其他板塊就值1000億,他的動力電池現在1152億;
而且輕型鋰電池銷量國內占比將近5成
為五菱宏光MINIEV等二級供應商
2
3)公司18年一級市場估值70億,那時候寧德估值800億
最近3年公司營收復合增長近遠超寧德,營收復合增長高達60+,且高速會持續,產能每年都是翻倍增長
最近10年營收復合增速超過50%,鋰電池領域行業增速最快的黑馬,現在是大白馬
目前寧德1.2萬億市值,星恒保守有沒有1200億?(他增速更快,市值應該更高)
4)公司錳酸鋰電池龍頭
行業復合增速60+,行業空間300GW。
這個我寫博力威的時候寫過,可以看看
公司市占率是博力威的6倍以上,考慮到還有汽車鋰電車等,裝機量是博力威的10倍以上,龍頭效應估值也應該更高
博力威目前接近80億市值,星恒保守1000億,納川股份持股星恒21.72%,估值1000*21.72%=210.72億,加上公司自身的44億,總估值接近260億,也就是說,他的上漲空間還有4倍。
5) 星恒目前一級市場大約1000億左右,今年,最遲明年有望上科創板,之前一直上市輔導,但是一級市場搶的太火熱,陸續不斷的PE融資
所以一直推遲上市。
19年參與PRE-IPO
那時候寧德時代二級市場1500億
19年是個股價低點
后續鋰電池公司普遍19-21年都是5-10倍
中航鋰電去年估值1600億
公司裝機量4.98GW
所以任何角度來看
5
另外公司除了水管業務外
要點六:新能源汽車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
目前市值僅僅44億
我認為市場對于星恒股份的預期差 挺大的
A股其實有個類似的其他公司今天漲停了
就是中航鋰電
我認為相對來說
1
2
3
當然缺點也有
1
2
近日(2019年05月20日),納川股份(300198.sz)連續發布股權轉讓公告,宣布參股基金以40.5億的估值出售其持有的星恒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恒電源”)部分股權,持股比例由64.89%降至37.68%。由于星恒電源已經具備上科創板的條件,此時轉讓股份引發了市場熱議。知情人士表示,星恒電源預計在9月會完成在IPO輔導工作,掛牌首選科創板,此次IPO擬采取無實際控制人的模式。目前的多次轉讓股權是為了引入戰略投資者,滿足無實際控制人的規則。由于星恒電源是一家質地非常不錯的公司,非常有潛力沖擊科創板。一旦IPO成功,納川股份將獲得更大的投資收益。引入戰略投資者,達到無實際控制人模式2017年8月,由納川股份參股設立的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泉州市啟源納川新能源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以下簡稱“啟源納川”)以18.64億元取得了星恒電源61.59%的股權,由此可以推出當時星恒電源的估值約為30億。在如今一級市場估值普遍縮水之際,星恒電源仍然能夠撐起如今40.5億的估值,意味著這是一個非常優質的標的,能夠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從本次股權受讓方來看,賽富系的基金、海通創新證券投資等知名機構赫然在列,資本搶購之勢一目了然。優質標的正在籌備上市,大股東卻在此時選擇轉讓股權,究竟在做什么戰略布局?納川股份公告顯示,轉讓星恒電源股份,是公司積極推動星恒電源以獨立IPO或資產并購的方式實現資產證券化的重要舉措,是星恒電源積極開展資本運作的重要一步,有利于優化星恒電源的股權結構,提升治理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推動星恒電源的上市計劃是納川股份轉讓星恒電源最主要的原因。那么問題來了,為了星恒電源上市,納川股份為什么選擇“忍痛割愛”?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梳理星恒電源的股權結構:啟源納川作為星恒電源的大股東,是納川股份參股的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這就意味著星恒電源屬于上市公司實際控制的資產,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并表到上市公司業績中。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在國內A股市場,監管機構態度一直較為審慎,對上市公司分拆資產到其他平臺上市有著諸多限制。如果星恒電源并表到上市公司業績中,想要拆分資產就變得困難重重。由于星恒電源并沒有并入上市公司,納川股份可以通過逐漸減持后出讓實際控制權,實現“類分拆”境內上市,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更有利于IPO。一般來說,對于公司無實際控制人的認定情況,需要任何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0%。只要不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是符合上市條件的。由此可見,納川股份迅速轉讓股權,是為了星恒電源順利上市鋪路,納川股份未來可能繼續引入更多戰略投資者,以達到持股比例降到20%以下的戰略目的。而啟源納川獲得的股權轉讓款將用于償還中融信托的貸款本息,償還后將降低啟源納川的資產負債率并大幅降低財務費用,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業績。海通證券大比例直投,保薦機構。
2019年05月20日 09:48
每經編輯:張海妮
8月21日,納川股份(300198,SZ)披露了2019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億元,同比增長1408.33%?!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納川股份的歸母凈利潤暴增與一個鋰電池股權投資項目有關。
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參股公司泉州市啟源納川新能源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啟源納川)處置了星恒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恒電源)29.891%股權。由此產生了4.95億元的投資收益。然而,這筆股權投資也曾經令納川股份十分頭疼,還遭到了交易所的問詢。至今啟源納川仍然持有星恒電源35.006%的股權。這筆股權投資的最終收益情況如何,仍需要觀察。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據2019年半年報披露,納川股份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3.6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1.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8億元,同比增長1408.33%?!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納川股份的歸母凈利潤暴增或與一個鋰電池股權投資項目有關。
2019年上半年,啟源納川處置了星恒電源29.891%的股權,由此產生了4.95億元的投資收益,由此納川股份的中期財務報告也靚麗了不少。
然而,同樣是這筆投資,在2018年年報中卻給納川股份帶來了3.18億元的虧損。最終導致納川股份2018年歸母凈利潤虧損3.97億元。
可以這樣說,這筆投資給納川股份帶來了巨幅的利潤波動,其對納川股份凈利潤的影響已經超過了公司主營業務。
通俗地講,納川股份的主營業務是水管,主要產品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纏繞結構壁B型管(業內俗稱克拉管)、鋼骨架聚乙烯(PE)塑料復合管、綠色安全PE實壁管、連續纏繞玻璃纖維增強管、玻璃鋼頂管、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檢查井及相關配套管件等。
生產水管與生產鋰電池,二者相差十萬八千里。那么,納川股份是如何搭上鋰電池風口的呢?納川股份采取的方式是收購股權。標的公司星恒電源官網顯示,該公司專注于以錳酸鋰為正極材料的動力鋰電池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年產能為5GWh。
2017年7月,為了收購星恒電源部分股份,納川股份同其他出資人共同成立了啟源納川,納川股份實際出資2億元,持有45.35%的股權。緊接著9月份,啟源納川以支付現金18.64億元的方式,獲得了星恒電源61.59%的股權。以此估算,星恒電源整體估值為30.26億元。
據納川股份2017年年報披露,收購星恒電源的目的是:“公司積極探索、進一步加快產業升級及戰略轉型,積極開拓布局新的業務領域。”
為了拿下星恒電源,只有4.41億元注冊資本的啟源納川,向中融信托借款17.78億元,由納川股份提供擔保,資金用于并購星恒電源。2017年納川股份合并資產負債表顯示,其所有者權益僅有17.95億元。
數據來源:納川股份、萬通地產公告,記者整理制圖
然而,中融信托17.95億元資金的成本并不便宜。據納川股份披露,這筆融資在2018年產生的財務費用為1.95億元。這也就意味著,這筆貸款的成本高達10.85%/年。
星恒電源股東承諾,2017年~2019年,星恒電源扣非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億元、3億元和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樁并購案中,納川股份的最大交易對手方是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想控股)。據聯想控股2017年年報披露,其因此筆交易大賺了3.86億元。
不到1年后,納川股份就試圖為這位“新兒媳”找新婆家。
2018年7月,納川股份發布公告,擬將啟源納川持有的64.897%星恒電源股權(此時公司已再次收購了其他股東的部分股份,記者注)作價26.3億元轉讓給北京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通地產),此時星恒電源的整體估值為40.5億元。
高溢價引起了交易所的問詢。上交所在對萬通地產的問詢中提及:“2017年9月,前次收購時標的公司100%股權估值為30.26億元,本次估值為40.5億元,明顯高于前次估值。請公司充分說明標的公司估值大幅增加的原因和合理性。”
最終,這筆生意并未談成。2018年12月,萬通地產發布公告,終止收購星恒電源股份。
生意沒談成的同時,星恒電源的業績在2018年也出現了下滑,公司2018年的業績承諾完成率僅為66%。
數據來源:納川股份、萬通地產公告,記者整理制圖
無奈之下,2018年啟源納川對星恒電源的投資計提了商譽減值損失6億元,又向中融信托支付利息1.95億元,由此導致啟源納川2018年歸母凈利潤巨虧近7億元。
一單完不成的生意,啟源納川將其股權拆分成了小單出售。
2019年上半年,啟源納川將其持有的29.891%的星恒電源股權分兩筆轉讓給了7家投資機構,整體估值仍然為40.5億元,此舉為納川股份帶來了4.95億元的投資收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啟源納川轉讓星恒電源股權向納川股份發送了采訪函,納川股份回復稱:“通過股權轉讓,星恒電源的股權結構將得到優化,有利于提升其整體治理水平。同時,公司參股基金啟源納川將獲得的股份轉讓款用于償還中融信托的貸款本息,降低了其自身的資產負債率,也降低了公司對其的擔保額度”。
至今啟源納川仍然持有星恒電源35.006%的股權。這筆股權投資的最終收益情況如何,仍需觀察。
(實習生凌渙對本文亦有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
剛剛突破年線!這里反復震蕩,啥意思?只有調皮的幼兒園學生不知道!
自貢鳴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自貢市沿灘區衛坪鎮板倉工業園錦里路79號? 蜀ICP備18022916號-2???